小團圓的幾個作用

一‧胡張戀的新史料

    →原本只有胡蘭成的自傳《今生今世》可供參考

    ※小團圓中有部分字句與今生今世完全相同。這究竟是兩人的共同記憶,抑或是小團圓有意的參考?

二‧張愛玲晚期風格的表現

    →早期:華美的文字寫日常人生

    →香港時期:受限經濟壓力,為政治寫作。被譏為「夭折的天才」。

    →秧歌、赤地之戀等:以平實的技巧寫浪漫的歷史。

    →美國時期(即晚期風格):意識流堆砌跳躍的細節。

   (芎:所謂跳躍的細節,是因為同樣的、類似的內容她已經在許多不同部小說裡寫過多次,因此對她來說就是順手捻    來,無須重新構思。這讓人想起高中時老師說寫作者寫作往往都會不斷重現特定的橋段或者記憶。當時舉的好像就      是張愛玲的「囚禁」主題。)

    ※小團圓某種程度上否定了張愛玲自己中期的作品(如秧歌、赤地),不再歌頌「歷史」而只寫自己熟悉的東西。

三‧自傳文體的發展

先私後公(如郁達夫)→以私寫公(巴金)→純寫私事(小團圓、圍城等)

四‧文學上的突破:顛覆五四運動以來男主角啟蒙女主角的性別角色、以感情經歷寫文學

1.描寫男女關係:女子可以不顧一切愛上不該愛的男人

衍生問題:(1)何謂不顧一切?(2)何謂顯然不該愛的男人(3)此處的「愛」是什麼?

自衍生問題(2)談起,選了張愛玲同時期的數部小說,討論愛情成功的男主人公的特色:

a.具才華(至少需要比女主角有文化,能夠起到帶領作用)

b.多數政治傾向朝新變、改革一派(五四方向)。一樣對女主角的思想有啟蒙能力。然而政治不正確者,會被女主角拋棄。

c.有錢→有錢的不一定成功,沒錢的一定失敗。

         →錢可以成為情感鴻溝(如邊城),也可以變成感情基礎(如傾城之戀)

d.形象、風度、身體外貌......都不重要,所以不寫。肇於當時男作家對自己的自信滿滿(相對的,女作家筆下就會對男主    角有較多的外貌描寫)

e.專一:《傾城之戀》就是一個把花花公子改造成長期飯票的過程。

2.母女關係

    →多數文學中母親的形象都是好的,直到小團圓為止。

    →(1).因為母愛的缺乏而抱怨

       (2).女兒自覺不符母親的要求而自卑

       (3).性的競爭者

    →張愛玲和母親的行為反差

        張愛玲:說得開放、行得專一

        母親:言教嚴肅,身教放蕩。

 

others.

講者提到相當有趣的「胡四招」(把妹四大招):

1.說好話

2.馬上談結婚(甚至還沒戀愛就說)

*講者說在當時的風氣中,讓女人走入戀愛是男人的勝利,而讓男人走入婚姻則是女人的勝利。

覺得相當有趣哪~那麼,如果在加上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一句,不就是女人終究得勝(?)

P.S.不過胡蘭成說的「結婚」往往跟女方理解的結婚意思不同.......

3.花女人錢

4.一切坦白(情史部分)

張愛玲的戀愛原則:

1.不能像她一樣(她自認為是個冷酷的人)

2.懷疑漂亮的男人

3.無目的的愛才是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芎璃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