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所討論的三個部落:阿拉佩什人、蒙杜古馬人、德昌布利人擁有截然不同的氣質。作者試圖從這三個部落的差異中,去探索性別氣質與文化之間的關係,亦即「性別氣質是與生俱來」或「性別氣質受到後天文化影響」兩者的可能性。

在打這篇文章時,我尚未讀完德昌布利人的部分,目前預計的是在忘記以前,先把三部落的特徵寫清楚,自己試著下結論,再比對作者的意見。

以下分別略述這三個部落的特徵。

1.阿拉佩什人

這是一個比較不思進取、但也相對樂天的部落。部落裡面的男女都具有相當溫柔的特質,寵愛小孩,並且不願意與人發生爭吵。彼此願意合作,並且共享收成。但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合作基本上是以部落為單位,或者說以「稱謂上的親屬關係」為單位的。

婚配方式主要以「男大女小」的方式,提早讓夫婦兩人形成養育者與被養育者的關係,並非單純因為性別而決定孰具主權,而是以「誰提供資源」來決定。婚姻的關係,比起戀愛或性,更在乎的是資源的得取。較為特別的是,他們所謂的「資源」是指親屬關係,也就是說,親戚關係越多的人,他們的兒女越容易成為被選擇的對象。他們的性觀念以「家族」為重,「子嗣」是更重要的事情,因為這關係到他們未來是否能夠藉由子嗣的婚配擁有更多的親戚。因此,婆家給岳家的聘禮,更主要的是「買下未來孫子的權利」,若是沒有給予足夠的聘禮,則岳家可能會要求女兒的頭生子作為賠償

因此,他們的婚姻模式常常出現「童養媳模式」,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就被帶到夫家,並且以夫家的女性親長為親長,但並沒有要求她不可以隨時回到自己家;換言之,她有足夠的時間將「新家」當作自己家。更進一步說,由於他們整個社會就如同一家人的關係,因此彼此之間的稱謂也相當混亂,很難有「非親屬」的稱謂出現──所有人都是你某方面的親屬,也因此可以被信任。然而在這個圈子外,也就是部落之外的人,就會被視為陌生人。陌生人就可能利用阿拉佩什人的「汙物」要求巫醫作法以影響收成或健康。他們相信自己的親屬並不在陌生人的行列,但也奇妙的相信「憤怒的妻子或兄弟」可以算是陌生人。

他們養育孩子的方式主要是以「撫慰」和「禁止憤怒」兩種組成:前者使得母親在孩子很大的時候,仍願意在他們難過時給予他們乳頭吸吮;後者則使他們壓抑自己的情緒,讓他們認知憤怒會傷害自己。也就是說,在這樣的社會裡,憤怒以及會影響他人的負面情緒是不斷被扼止的,但除此之外似乎沒有麼特別的。

事實上,阿拉佩什的男人們擁有的成年禮意義與女子不同,是一種「針對神秘世界」的揭露,女子──不能說她們當真完全不了解所謂神秘背後的真相,但也不會對這些事情說破。女孩子特別被教育的對新奇的事物沒有感覺,因此只有信任而難以有一丁點的好奇心

大概可以將他們的社會分成這樣的組成:男人、{女人、女孩(定義為到生子之前)、男孩(成年禮以前)}→被視為一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芎璃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