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按:

我覺得這本書的作者實在太厲害了,可以把一堆哲學、哲學家,藉由一個故事串起來。雖然故事線稍嫌單薄,但是從哲學家們彼此地交談、相處態度上,也讓人容易了解他們各自地影響、關係。

從尼采的超人論、永劫回歸與積極的虛無主義,到齊克果主觀與客觀真理的分判,再到叔本華對於精神貧乏上的論述;接著是沙特的他人即地獄、海德格的死亡論述,最後再到雅士培對哲學、關係暖暖的討論。雖然並不是完整的理論論述,但可以說是將哲學作了簡單且可口的簡介。

同樣的一件事,在不同哲學裡可能有不同的解釋,而這些哲學不能說有任何地對錯,只能說是每個人認識世界的方式不同。所謂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人生哲學」,說的就是我們的處世態度。雖然不見得意識到,但我們實際上就是直覺得執行了自己的「哲學」。那既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哲學,學習外來的、他人提出理論的哲學又有什麼必要呢?主要就是因為,每個人所知有限,人生路上一定會遇到困惑或難題。藉由觀看他人的哲學態度,我們可以自省,視著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世事,進而更了解自己,也就能了解自己接下來該往哪個方向而去。

作為一本小說,這本書略顯薄弱,但作為哲學的初級入門書,我想是相當好消化並理解的喔!

以下的句摘,因為本書以對話方式進行為主,且有明顯的主題性,因此會將數段不同的話放在一起,以資參考。

1.

你內在有一個無法祝福他們的』自私的自我」,和認為應該要祝福他們的「無私的自我」。但是,現在你把「無私的自我」神聖化了。......你其實是一個「自私」的人。但是,你又認為你不應該自私,不,不應該說「認為」而是「堅信」。也就是說,你被「不應該自私」的道德束縛了。(P.24)

......人類都是利己的,是自私的動物。其實我倒認為,應該要對「不自私的我比較好」抱持疑問」(P.25)

......什麼是好、什麼是壞的標準,看起來像有,其實並沒有。......善惡的標準並不是舉世皆然、今昔不變。(P.26)

2.

習慣配合周遭的人,會導致思考能力漸漸衰退。「任何習慣都會讓我們的雙手伶俐,而頭腦笨拙。」(P.29)

3.

不想祝福者,則當學習詛咒。(P.37)

無法祝福對方,也不需要因為無法住福而感到可恥,否認自己的心情。乾脆地徹底詛咒對方。有時,要像黑武士達斯‧維達那樣,寧可墮落到原力的黑暗面,也不蒙蔽自己地本心活下去。(P.37-38)

4.

即使痛苦,即使這些痛苦一再發生,仍然可以想著「即使重生,我還是願意做自己,願意重複一模一樣的人生」的生存方式。雖然有痛苦,但是只要痛苦中有喜悅,而你慎重地接納其中的喜悅,這麼一來,即使發生痛苦的是,你也能感受到喜悅,覺得自己的人生真好。以能夠引以為傲的生存方式,覺得「還想再過一次這樣的人生」,我認為這是很重要的。(P.68)

...所謂的超人,如果用一句話來說明,就是接納永劫回歸,創造嶄新價值的人。」(P.69)

...就算是重複同樣的痛苦、同樣的兼南,也能接納「這就是自己的人生」。重要的是,不要以虛無的心態來看待永劫回歸,認為「反正都會重複,活著根本沒竟」,而是就算發生預料之外的痛苦,仍然熱愛自己的命運。(P.69)

不是抱著「人生了無意義,什麼都無所謂」的態度,而是「因為人生了無意義,所以要自由自在地活下去!」不是純粹的虛無,而是以積極的虛無主義者活下去,能夠達成這個極限,才能成為超人。(P.71-72)

5.

當一個人把某件事視為「惡」,通常是出自羨慕或嫉妒。人們認為會讓自己羨慕或嫉妒的事情是「惡」,而自己站在惡的對立面。人們是傾向將自己合理化的動物。(P.89)

嘲笑對方的人,不是把時間花在自己的人生,而是花在嫉妒他人的人生。換句話說,「毫無激情地活著,自己的世界將會受到嫉妒支配」。(P.122)

 

6.

超越自己的過程中雖然痛苦,卻能感受到至高無上的喜悅。處在虛無,徹底無欲是輕鬆的。不會受傷而且可以合理化無法努力的自我。自我暗示,「因為我無欲,所以就算沒有得到渴望的東西也無所謂。」沒有嘗試挑戰,就對周遭批判,活得死氣沉沉的。發自內心這樣想也就算了,但是,採取這樣的生活方式,真的能夠發自內心感到滿足嗎?...就算痛苦一在周而復始,有些喜悅必須不斷突破束縛自身的外殼,持續去挑戰才能夠得到。因此得到得喜悅,才是至高無上。歡樂與喜悅,似乎很近卻又截然不同。(P.100)

不需要在意別人眼光,只需要自由地活下去就好。即使有些事無法如願以償,也不需要尋找說服自己的藉口。「過度思考是麻煩的個性。」不需要遵從看起來光鮮漂亮的事物,不需要隱瞞想要的事物。只要單純像個孩子,想要的東西就坦率地說我想要!(P.101)

...裝作無欲無求,對人生提不起勁,還不如保持貪欲活下去比較好。自我保護而變得無欲無求,實在是太可惜了。(P.101-102)

7.

我們一直都是自由的。正因為自由,所以可以靠自己做到某些事,但是反過來說,正因為自由,也可以甚麼事都不做只是活著。(P.133)

8.

抱持正向思考,已可以說是維持高度的熱情。然而,一定要正向思考才行!如果形成強迫地觀念,就不再是正向思考。而是無視自己的心情而已。這只是受到一定要正向思考才行的強迫觀念拘束,而掩蓋了自己的心情。堅信自己很幸福也一樣。就算內心有疙瘩或不滿,卻因為外在的因素,強迫自己相信=我是幸福的」。......有錢能夠自由選擇的範圍就會擴大。......但是,選項的範圍增加,並不等於人生滿足。當一個人什麼都買得起的時候,過往想要的東西就會瞬間黯然失色......

即使征服了全世界,卻喪失了自我,也毫無意義。(P.138-139)

9.

人生沒有絕對,所以沒有必要十分有把握才去挑戰、過度在意實際上要不要緊。焦慮沒有極限,無底洞的焦慮,愈想窺看愈看不見深處;愈想愈覺得嚴重。但是,像這樣過度去挖掘焦慮,因為沒有極限所以不會有終點。換句話說,思考過度只是徒勞無功。「生命只能從回顧中領悟,但是必須在前瞻中展開。」焦慮於眼前而變得膽小,就像是自我滿足。人生就應該大膽嘗試......(P.140)

...誠實的面對焦慮,不可以因為焦慮而欺騙自我。(P.140)

10.

人類雖然無止境的追求財富、名聲,但若是真的如願以償時,真的幸福嗎?卻又不是如此,因為這些畢竟都是間接的。比起自己擁有的事物、在他人眼中看起來是什麼模樣,內心健康更能直接帶來幸福。(P.162)

...追求一半客體,也就是說追求財富或名聲,。與其順從他人的價值觀而活,不如磨練一半主體,也就是磨練自己內在的感性能夠更有效地感受到幸福。「健康的乞丐比病篤的國王更加幸福」。(P.162-163)

...我想說的是,財富或名譽的多寡高低,和幸福的比例沒有關係。(P.163)

「精神上的貧乏,將吸引表象的貧乏」。試圖以表象的事物填補內心的空虛,是癡人說夢。......依賴表象是物來發洩內在空虛,最後將造成一切貧乏而破碎不堪。結論就是,唯有保持健全的內在,才能幸福。(P.164)

介意他人眼中的自己,過度重視他人的意見,是人類的一種瘋狂。我們平時所擔憂、勞苦的事情,一半以上是對他人的顧慮、過度在意他人意見而產生的。受到虛榮心、名譽、自尊心束縛,就是過度在意他人眼光的表現。透過他人的眼光,讓自己知道自己具有更高的價值,這並不是自己內在的意見。(P.164)

人類為了滿足虛榮心,拚命裝模作樣。「虛榮使人健談,驕傲卻讓人沉默」。所謂的驕傲,是對自己有自信、感到自豪。充分擁有自信的人,不會受到他人的目光或意見左右,但是,無法對自己引以為傲,內心沒有餘裕的人,為了獲得他人的讚許,只好拚命的矯飾偽裝。到頭來,內心沒有餘裕,一味地強調自己有多厲害,自讚自誇。人類必須內心有餘裕才能保持沉默。(P.165)

11.

我認為生存是沒有理由地。認定有理由,是人類天大的傲慢。(P.190)

我們平時下意識會衛視物分類,或是以言詞加上遮罩來觀看事物。(如看見樹→想法:「樹木生氣勃勃」)(P.195)

總歸來說,我們並不是直接正視眼前的事物,而是以語詞分類後形成的概念來看待事物。(P.19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芎璃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