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們雖然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老化,但每個人每天醒來都同樣老了一天。變老是件難事,但沒有然可以退出,而且時間的流逝給予我們非常真實的好處。年齡歧視使我們看不見這些好處,並增加我們的恐懼,使得便這件事在美國變得更加艱辛。

...

如同婚姻平權已經普遍被接受,為何年齡平等不行?如果同志驕傲已經變成主流,數以百萬計的美國失能者對自己的身分感到驕傲,為何熟齡驕傲不行?(P.22)

性別歧視和資本主義,有人發現嗎?誰說皺紋是醜的,身體曲線沒有吸引力?價值無數億的護膚和減肥產業。你無法靠著滿足感賺錢,但羞恥和恐懼能創造出可供廣告客戶和行銷人員利用的市場。我們正被推銷一堆商品和付出代價,讓我們的荷包縮水,以及降低對做為無窮快樂來源的身體的自信。(P.192-193)

愛上男人不是讓男同性戀生活變得艱辛的原因,恐同症才是。膚色不是讓有色人種的生活變得艱辛的原因,種族歧視才是。擁有陰道不是讓女性的生活變得艱辛的原因,性別歧視才是。是年齡歧視──而絕非時間的流逝──使老化變得遠比它應該的辛苦。(P.310)

----

芎按:

如果不可避免的失能、性向都能夠被接受,那麼不能夠做到年齡平權,恐怕除了潛在對死亡的恐懼外,也有某些推手吧?例如那些需要賣給我們化妝品的、例如那些醫美手術...其實有時候都會懷疑那些醫美廣告的存在是不是某種程度上造成了階級劃分及歧視。舉例而言,同樣是產婦,有錢人可以花錢撫平妊娠紋,沒錢的人可能連足夠的恢復期都不能擁有。而牙齒美白、拉提手術等等,是不是也某種程度上將「高階層」與這些手術掛勾?又如同兔唇的before & after圖,那樣堂而皇之地掛成看板,如果我有兔唇卻沒錢處理,一定也會感到難過的吧.....

2.

由於衝突能賣錢,媒體於是想讓世代間的競爭不可避免的迷思長久存在。建立障礙要比建立溝通的橋樑容易。但這麼做大大減損好處,最起碼是種短視的思維,就像熟齡者抱怨學校稅。難道他們不希望替他們運送氧氣桶的小夥子能讀懂操作只是?擁有受過教育的勞動力對每個人來說都更好:對個人、家庭、社區、乃至社會整體都是。

激起世代的對抗也遮掩住收入不平等,並非以年齡為區隔的關鍵事實。(P.47)

芎按:

當然這本書是針對年齡,但其實放諸四海皆準都是如此。先異化、分邊,然後就可以順利轉移焦點了呢~光世代間相互歧視的用語,隨便數數就多少?草莓族、布丁族是對年輕人──甚至是年輕人對更年輕的一群人──的歧視用語,而對老人難道也不是諸多埋怨,包括債留子孫、年金、優退等問題.......到底而言還是制度問題,而非年齡。

3.

媒體無情地關注名人的年齡,尤其對於像瑪丹娜這樣「優雅變老」的女性。瑪丹娜說:「我發現每當有人寫到關於我的任何事,我的年紀都緊跟我的名字後面。他們簡直就像在說『她上場了,但要記得她現在的年齡,所以她已不再那麼重要』或者『我們來提醒她和每個人,藉此懲罰她。』當你寫出某人的年齡,你是在限制他們。」(P.82)

芎按:

其實覺得這有那麼一點點反應過度,但還是很有趣的觀察。然而難道是針對老年人才有的現象嗎?至少台灣的媒體不只關注老人年齡,也關注一般人、年輕人的年齡,而且更關注顏值。

4.

成為見習中的老年人承認變老之不可避免,並將它託付給未來,儘管距離未來愈來愈近。成為見習中的老年人用目的和意圖取代害怕和否認,以移情的方式連結我們和未來的自我。如同西蒙‧波娃所顏,它的說法更加堂皇:「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無法知道自己現在是誰:且讓我們承認這個老男人和那個老女人之中的自我。如果我們要承擔起身為人的一切責任,這是必須做的事。」(P.88)

史丹佛長壽中心的卡斯坦...研究顯示人類總是會案某個時間設定目標,而這些時間表如同死亡函數一樣會改變。察覺他們時間短暫的人,通常更重視找尋人生的情感意義和滿足感,投入於蒐集資訊和拓展視野的資源則愈來愈少。(P.286)

---

芎按:

翻譯成淺近版本就是:明天要考試了才會好好安排念書時間。

5.

輕度認知障礙的標籤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症狀定義不清,以及可能毫無意義。臨床醫師滑移阿茲海默地製藥產業創造出一種新類型的病人和消費者,這些人很可能只不過是在經歷基本的腦部老化過程。這是利益驅使下將老化本身醫療化的趨勢的一部份。(P.103)

芎按:

這跟之前讀過「精神病」是由精神醫學創造出來的理論相似。但是如果啊...如果認知障礙造成了生活中的不舒適,而且可以藉由醫療改善,誰不要呢?

6.

孤離生活本身便是造成失智症的風險之一,有些研究表示被察覺到的孤立感──感覺寂寞──甚至可能更有害健康。孤離度日是抑鬱的一個風險因子,使人比較不去照顧自己。(P.236)

人類是群居動物。...我們活在由種種驚人複雜的合作關係形塑的世界;到了晚年,最重要的事情是關係。人類的每個互動都涉及互惠...然而在現代工業社會中,這種相互依賴多半不被承認,除非某人受傷或生病。(P.250-251)

7.

阿格羅寧醫師:此處真正的失敗並非老年,而是我們未能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和意願去思考一件事,及生命值到最後一刻都自有其出路和意義。(P.240)

---

芎按:大概就像是臨界考試自主放棄一樣吧.....當我們一直接收到「老了就沒用了」這類的資訊,就如同「最後一天抱佛腳沒用」一樣,容易直接放棄,然後就死了/被當了。

8.

關鍵在於承認而非否認。仔細想想已經衰退的能力,無論是近視或夜間開車。要與這類損失達成妥協,必須承認你有此需求,從偶爾需要到日後有增無減,然後開口求助並欣然接受。將焦點從控制環境轉移到處理環境,或者處理真正的掌控者,這麼做會有幫助。如此艱巨的任務意味著重構我們與外在世界的關係,以及我們內在自我感所依憑的事物。

...

緊抓著自給自立不放,還會使得人們不會質疑社會對於老年人和「不完美者」的觀點。當體能漸失,自尊往往跟著下降。(P.27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芎璃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