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空間是一種沒有時空邊界、沒有身分、家庭和階層等社會背景的虛擬社會空間。在這一虛擬空間中,社會成員消解了其在真實社會中的身分差別和限制,由此一來,經典社會學用以劃分階層或階級的財富、學歷、職業、地位等概念,在網路世界中也隨之失去了作用。

2.

網路空間的人際交往,借用福科在《什麼是啟蒙》中的說法,更多的並不是一個去發現他自己、他的秘密、他的隱藏的"真實"的人過程,而是一個力圖創造他自己的人,去生產他自己的過程。換言之,作為自我塑造過程的網路人際交往,在本質上是一種人性"自我塑造的遊戲",網路空間也因此成為一個比現實社會空間更為人性化的空間。

3.

人們在網路空間的任何身分,對其網路生存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網路空間的暱名特徵,使人們有機會隱性埋名,表現自己在現實生活中被壓制甚至不為自己所知的一面,嘗試扮演不同的腳色,甚至同時扮演多重腳色。由此,網路空間使流動的、多元的身分概念真正變成了現實。

4.身體不在場

由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可以避免身體的實際接觸,因此人們無須擔心那種對身體的"懲戒性權力"的出現。而一旦人們消除了對身體安全的基本顧慮,就可以在網路空間盡情的、自由的扮演各種腳色,進行隨心所欲的交流活動,而無須對這些活動的後果承擔實際責任。同時,現實生存中,作為肉體的身體,有高矮胖瘦、強弱美醜的區分,這使得現實社會中的交往具有先天的不平等性。ˊ在網路空間中,由於"身體不在場"位人們提供了一層保護膜,從而極大的沖淡了人們因身體缺陷而不可避免的害羞與尷尬新哩,從而以一種更大膽、更開放的態介入到網路交往中去。網路人際互動也因此顯的更原始、更直率和更少道德顧慮。

5.

網民在網路虛擬哭間與他人的互動,體現出一種非常獨特的情景,一方面,人們的身體可以呆在一個現實的私人空間,儒家中的書房,這樣的昶所能給人們一種安全感。另一方面,人們卻又可以進入一個超地域甚至超國界的公共場所,營等的與他人進行交談、聊天或者討論某個大家共同感興趣的話題,從而淡化身體所處的現實環境。

6.

網路族的生存與交往特徵,包刮虛擬性、想像性、無中心(主客界限模糊化、無法支配一切)、碎片化(不統一)、開放性、匿名性、審美化、不確定性、平面化(缺乏深度和歷史感)等。

7.

網路人際交往與傳統人際交往的另一項差異,體現在公私領域的劃分。在傳統社會網路中,公私之間沒有明確界線可分。鄰居之間可以隨時串門,因而個人的隱私權變大受衝擊;而子家們大部分人都認識自己,個人也就很少有機會享有匿名權。網路虛擬空間則能夠一方面提供屬於私人空間的生活隱私權,讓人有機會處在一種匿名的狀態;另一方面又提供讓人能夠在公共場合中陌生人砸楚,因而能夠匿名的與他人溝通和互度的空間,使人們不必在舉手投足之間處處顧慮別人會品頭論足,而能享有獨特的自由。

8.網路交往的社會心理後果

積極面

(1)給予新鮮感

(2)滿足對於情感交流與情感宣洩的需求,使人身心放鬆

(3)提供了一個表現自我、展示自我的新平台,增強了人的自尊感和自信心。

(4)提供了一條更加安全寬鬆的交往渠道,降低了人們的防禦心理。

9.網路交往困境的主要表現

(1)身分識別困難

(2)信任危機

(3)不確定性和流動性的負面影響--阻礙穩固、持久、深入的人際溝通與交流

(4)多介面生存造成的迷惑

(5)網路倫理困境

(6)衝擊現實人際交往--降低現實交往的興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芎璃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