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選擇無限,人生有限。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我們需要找出什麼對我們好,其餘甘心放下。我們不需要另一個世界。我們需要的一切都在這裡,只要我們放下什麼都需要的念頭。(P.26)
---
芎按:這段讓我想到一本試圖用「包包大小」讓人們了解「真正重要事物」的書。如果什麼都想要,什麼都放不下,那包包就會越來越大,最後重死自己。所謂斷捨離,除了整出空間,也幫自己的人生留下餘裕。
參考閱讀:《小包包教我真正重要的事》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49845 (這本是日本人寫的,雖然「雨傘」的部分完全不適用於台灣北部長途通勤者,但還是可以參考她的概念~)
2.
工作漸漸變成一個去人性化的過程,好像人類存在是為了服務工作,而不是以工作服務人類。(P.50)
---
芎按:妳找得到工作本身的完整意義嗎?除了為了薪水以外的部分。
3.
記住
感覺沒有時間,不代表你沒有時間。
感覺自己很醜,不代表你真的很醜。
感覺焦慮,不代表你一定要焦慮。
感覺成就不夠,不代表你成就得還不夠。
感覺少了什麼,不會因此讓你不再完整。(P.80)
---
芎按: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編排讓我喜愛的原因之一在於排版。沒錯~就是排版!留白的地方很多,讓人感到舒一口氣,還能夠停下來想一下。像剛剛記下的第八十頁,真的就只有那麼幾個字呢!
4.
改變不會因為你死盯著想逃離的地方就能成真。是要望向你企及的地方,改變才會發生。別只打擊壞人,也要鼓勵好人。找出原已存在的希望,滋養希望長大。(P.128)
5.
進步的關鍵在於接受。唯有接受當前的情況,才有可能改變它。(P.134)
6.
我們擁有的刺激愈多,愈容易感到無聊。(P.149)
---
芎按:這句超中肯!不信?比較一個平時玩手機和一個平時玩沙玩草的9歲孩子,把他們兩個單獨關在房裡,看誰會先因為無聊而崩潰。
網路、手機、電玩,各種刺激會讓我們的腦袋瓜習慣接收這些資訊。我們會有選擇疲勞、我們會因此目眩神迷──而且不能因此而滿足。因此我們需要更多,卻又同時感到孤獨與不足。
7.
販售給我們的東西,很多都隱含同一個觀念,那就是我們可以比現在更快樂,只要我們嘗試變成其他東西。(P.213)
8.
我們被鼓勵拋下自我,渴望擁有不同人生,即使那樣得人生完全不真實。(P.214)
9.
別讓「想要」在我們心中鑽出太多洞,不然快樂會一點一滴流走,就像水流出破洞的水桶。我們想要什麼的一刻,也就是我們不滿足的一刻。想要的愈多,我們流失掉的自己也愈多。(P.219)
------------
10.
停下來吧。不要只是當時間的主人,你就是時間。不論走快走慢,要知道你的自我永遠跟隨著妳。既然都徜徉於存在的汪洋裡了,何妨快樂一點。(P.258)
----------
認識麥特海格,是從《時光邊緣的男人》開始。那是一本帶了一點憂傷、軟調又令人安穩的書。
而這本書,也一如以往的在現世給人安慰。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