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按:

因為最近的心理狀態,找了一些相關的書來閱讀。

Hossy的這本書,列舉了各種從「簡單、效果好」到「困難、效果差」的親身體驗,可以供有類似困擾的朋友們嘗試。

就我個人而言,只要是關乎社群、議題或者任何類型的探討,都不太是目前的我能承受的事情。但是看書、動畫、以及寫紀錄、控糖、睡覺,真的都是較能讓我心靈安靜的做法。

憂鬱的時候真的很難做些什麼事。這篇記錄實際上是在11/21補打的。前幾個禮拜幾乎只能癱軟在床上,雖然還不到完全不能上班的地步,但是光走出家門就是很大的壓力,即使我的工作不需要長時間和人接觸,但也有光聽到敲門聲就飆淚的瞬間。而沒有力氣去完成的許多事,又變成了各種壓力。

今天早上起來,好像出了太陽一樣。突然有了一點力氣。所以就好好把握來記錄一下啦~

以下筆記:

1.

當內心已經完全習慣於不幸的環境,甚至還會更想要遠離幸福的所在。(P.31-32)

2.

芥川獎得獎作家田中慎彌曾說過這樣的話:

閱讀為你帶來可能性,將你的思想耕耘得更豐富。它會動搖你一直以來習以為常,近乎僵化的思考與價值觀,將開拓前途的決定權交到你手上,讓你能持續思考,這樣應該可以稱為「希望」吧。(P.81)

3.

大衛‧伯恩斯《感覺良好:心情緒療法》提出十種認知扭曲:(P.134-153)

(1)二分化思考:沒有灰色地帶,因此容易將自己逼入絕境

(2)過度類化:以偏概全。

(3)悲觀濾鏡:拘泥於一件不好的事

(4)負面思考

(5)跳躍式結論:毫無根據地做出接論

  →過度解讀並貿然論斷

  →預測偏誤:妄自認定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6)誇大解讀(毀滅化)與過低評價

(7)情緒性推論 EX:認為自己憂鬱的情緒如實的反映出現實。「我感覺到的就是這樣,所以這就是事實」。  但是具正面意義的「情緒性推論」則具安慰劑效應而有正面功能

(8)「應該」思維,不要把應然套用在自己或他人身上

(9)貼標籤:極端的過度類化

(10)自我關連:把不是自己責任的事情認定是自己所造成的。

4.

根本不可能拿別人和自己比較,原因在於你只能以對方少力的資訊來判斷,所以造成高估或貶低對方的可能性很大。(P.156)

5.

為了找出被壓抑的事情,要去接觸所有你在意的事,並動手實際做做看才行。這時候必須得捨棄成見。如同「我從前以為自己討厭的石ˋ物,現在吃了才發現很美味」,以前你認為ˋ己討厭的事物當中,或許隱藏著你喜歡的是。(P.174-17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芎璃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