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人乘載著故人的遺蹟而來,離去時也在我們身上滯留了殘影,你讓他心動的一句話,或許是某任經告訴你的;而他讓你感動的小習慣,也或許是他從前任情人身上習得的。

他們愛我們,我們愛他們,所有人都愛著彼此的一點什麼。(P.47)
2.

Bella Figura 是過日子的哲學,也是個人美學的實踐。然而,雖說是「美好形象」,但它並不是要人光做表面功夫,汲營於膚淺表象,而是基於「尊重自己」的心理,精心打理生活由大至小的各個面向,呈現人事物最美的樣子,也在身體力行的過程中,讓「美」反過來流域自己。(P.81)

3.

旅行,不是為了羨煞旁人,不是為了逢迎流行,而是與自我進行純粹的對話。(P.92)

4.

每個旅行成癮者,都是詩意成癮者,只因一切有意義的追尋,都與內在事物有所共鳴。

旅行,不是為了證明自己,而是在消滅自己後,在別處重生。(P.93)

5.

人們缺乏快樂,不知如何追求,於是轉而追求快樂的樣子。於是,各種「正能量」傳銷便趁虛而入,他們緩解了徬徨無措的神經,提供了立竿見影的錯覺,只是當這些「正能量」淪為形式,一手遮天地否定失敗的存在,創造閃閃發光的虛假人設,甚至被用來作為鄙視他人的工具時,則添加了一味毒性,輕則使人認不清現實,重則傷人傷己而不自知。

人生往往正負共存,快樂不在於消滅所有負的、強調所有正的,而是在正與富之間學會妥協,接受與平衡,並在一次又一次的試錯中,披荊斬棘地走出一條忠於自我的路。(P.104-105)

6.

後天性內向者知道,即使世間最繁華的筵席都會散盡,但流動的燈火從來不在他方,而始終在自己心底。(P.110)

7.

對於過去,我選擇原諒,原諒不是忘記,也並非懦弱,而是一種仁慈。人生大半時候,我們忙著面對世界的惡意、消化那些無法理解的傷害,卻在這個過程中筋疲力竭,逐漸喪失了愛的能力與願意,並在這錯待的無限輪迴裡,成了彼此的地獄。

在這樣的困局裡,到最後能幫我們一把的,或許就是對彼此的一點仁慈。(P.136-137)

8.

對自己不確定時,總是在錯的地方,活得太用力。(P.196)

9.

人生與多疑難雜症,追本溯源都與內在的不穩定息息相關,成長,便是誠實地直視內心的問題,將自己從他人的目光牢籠解放出來,學著建立一個自給自足的價值體系。如此,無論面對何種風雨何種挫折,都能一直挺拔沉穩地站立。這個過程,是自由的追求,也是一種強大的自我賦權,到那時,無論面對的是甚麼角色、什麼樣的環境,都能自由自在,游刃有餘。

女為悅己者容,那個人有時候是心儀的對象,但真正的主人永遠是我們自己。(P.213)

10.

敢於做夢,夢想有時候並不真的需要被達成,只需要作為漂泊人生的燈塔便已足矣。

追夢之前,我們得先找回做夢的能力,而第一件事,便是開始回應內心的聲音。(P.270-2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芎璃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