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不知道是翻譯問題還是原作問題,看得讓人十分痛苦,語句也不順。可能需要來回多看幾次才能全然了解句子的意思。

 

 

1.

博物館就是屬於這個領域的世俗性知識,並不僅因為他們之中的科學性和人文主義的實踐──對談、藝術史、考古學──同時也因為它們作為社區的官方記憶保存者的角色扮演。(P.18)

2.

「難道你不認為在一個燦爛奪目的藝廊中...所有鄰近和周遭的事物...必須都和藝術有關...有噴泉、塑像和其他有趣的事物以吸引(遊客的)興趣,在他們進入大廳之前並且引導他們更容易進入他們所要欣賞的藝術品?」

19世紀在英國提出這個問題的政客非常清楚博物館空間的儀式性質(以及人們在其中所花費的時間),和將它從外面的日常生活空間作一個區隔。重複一次,這種架構和世界各地的儀式練習是極為雷同的。瑪莉‧道格拉斯寫道:「一是提供一個框架,被標示出的時間或空間提醒我們一種持續的期望,正如同常聽到的『很久很久以前』製造了一個聽童話故事的心境。」(P.22)

3.

巴辛《博物館世紀》:「雕像在空間中必須是單獨的,繪畫掛在遠方、珠寶被放在以天鵝絨作背景的聚光燈下;原則上在視野中一次只能有一件事物。吸引十九世紀業餘者的重點如肖像的意義、總體的和諧和其他的重點,已經完全無法對現代倍形式和技術迷住的遊客們起任何作用眼睛必須能夠緩慢的掃瞄繪畫的整個表面。觀看的行動成為連結觀眾和傑作的恍惚境遇。(P.34-35)

4.

討論美術館中一般的儀式性特質。這些包括了:第一,一個被標示出、識閾性的時間和空間區域,在其中被隔離在凡俗日常生活之外的遊客被誘導至一個不同存在品質的經驗;第二,博物館情境的組織作為一種遊客所據以表演的腳本或劇情。我也堅持,審美經驗的西方經驗被一般人認為是博物館存在理由,是極密切地與我們賦予傳統儀式(啟發、感召、重生和平衡)的作用湘榕地。(P.35)

5.

國家畫廊所缺少的第一個元素就是那種在十七、十八世紀君主經常搜刮,和已經成為一個公立美術館核心地極重要之皇家收藏品。...英國在十八世紀的歷史也缺少一個強力的政治事件來將皇家收藏品轉化為公眾財產──簡言之,一個十八或十九世紀型態的民主革命。(P.61-62)

6.

多數情境中,由紐約、芝加哥和波士頓美術館的官方所作的公開宣示,一致的強調這些城市的市立美術館是歡迎所有人參觀的教育機構。...不論他們作何陳述,也不管他們受益人的情感為何,公眾美術館的社會價值正是倚賴它們的排他性,它們在標示和維繫上的作用,就如同《紐約時報》所說的區分「受過教育的美國人」和外國移民之間的差異立所形成的。它們在擴展參與的努力上最成功的是朝向中產階級,白種盎格魯─撒克遜的男性,因為這是上層菁英最自然的社會和政治盟友。

......

然而,不論在做法上是多麼的排他,美國的公眾美術館必須在表面上看來是包容和民主的,以便能夠有效的將社區符號化和界定國家身分。為了繁衍藝術品,美術館必須依賴富人,但為了成為意識形態上有效的機構,它們需要公共空間的身分、權威和聲望。不管它們是多麼為了菁英而設立,博物館必須至少對中產階級和大眾傳播媒體在表面上顯得是超越政治和階級利益的公共空間,而且是所有人都可以接近使用的。(P.103)

7.

美術館越是掙得公共空間的名聲,它們對找尋個人和家族紀念物的收藏家就越有吸引力。(P.109)

美術館並非如經常被認為的,在展示死的東西,這些收藏是還為了今人的利益而積極回收再生先人的社會地位。(P.117)

8.

就像科學和歷史博物館一般,公眾美術館是座落在譯邊示學院和批判社群,另一邊是管理委員會及社會公眾,加上偶爾的政府人員的中介機構,所有相關的人都期望美術館符合他們自己有關藝術的信念。而幾乎所有的美術館都在這樣的情況中進退維谷。

...

他們被期望增加和增強社區的有關自我、在舍戒中位置的集體知識,並且保存中最重要大家所普遍接受的價值和信仰的記憶。因此,當我們特別就永久藝術收藏品來看,美術館傾向於再確認熟悉的、大眾所普遍分享的有關藝術和藝術史的觀點。在今天,除了極少數的幾個公立美術館,其他都可被視為是保守的藝術史敘述。(P.192-193)

9.

美術館的儀式性程式和大眾廣告互相指涉。合併兩者,他們構建了一個新的個人主義式的自我,一個存在於既在精神上也在物質上無邊界的、非社會的宇宙的中心。(P.231)

10.

在美術館中的陳列品並非以他們的自身來改變世界。他們其實也不必。但是作為公共空間的一種形式,他們形成了一個個可以測試、檢驗及想像的重新經歷古老真理和新真理可能性場域性的社群。(P.24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芎璃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