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劍橋大學學者拉姆斯(Olivia Remes)指出,微笑憂鬱症指的是「有憂鬱問題,但卻成功將問題隱藏的人」。這樣的人,表面看起來很快樂,內心其實非常憂鬱。(P.28)

2.

一定要積極正向、溫柔可人嗎?

我們都習慣對他人偽裝自己,最後連自己都蒙蔽。

......

因為對他人偽裝自己,可以得到約定俗成的好處;而對自己偽裝,可以逃避自己所不敢觸碰的生命課題。(P.42-43)

3.

如果外在的情境是引發緊張、恐慌、焦慮、讓人如坐針氈,卻還要勉強自己擠出微笑,那就是更加耗竭內在能量的徒刑。

明明內在已經出現了警報及訊號,但卻無法順應真實的感受,處理真正的需要,還要把心力投注在外界的期待及要求。(P.44)

4.

強烈的物質追求,不僅會影響一個人的價值觀、注意力焦點、隨後的行為表現,更會影響人際關係。他們不容易感覺到快樂,也容易陷入沮喪、絕望的情緒。(P.51)

5.

《時代》雜誌譽為「二十世紀五大聖人」的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Krishnamurti)曾說:「能夠在病態社會裡適應良好、游刃有餘的人,真的是健康的嗎?」(P.65)

6.

微笑憂鬱,就如同暮鼓晨鐘。它是來自生命的呼喚及提醒。

它從來不是要提醒你,唯一的選擇是結束生命,而是提醒你,這是個該轉彎、該休息的契機。(P.72)

7.

我們時常標榜高EQ的好,永遠都要優雅微笑,被人罵了還要說聲「謝謝指教」,但這樣的價值觀,根本需要打個問號!

高情商到了後來,如同一種束縛,更是詛咒。(P.79)

8.

不讓憂鬱堆積和蔓延,必須覺察到自己的感官,是否因為那些外在人事物的耗損而超載。不被過度耗損,你才有能量回過頭來,看見自己、認識自己及照顧自己。

對付沒完沒了的吸血鬼,需要十字架及大蒜;面對耗損你能量及心力的人,需要真正的勇敢。(P.128)

9.

認識自己,才能在事業與人生裡雙贏。

「無知的人並不是沒有學問的人,而是不了解自己的人。」(P.134)

10.

看見自己的內外不一致,進而整合及承認。

意思是,你不需要是非黑白兩種分類的二擇一,而是接受無論喜悅或傷悲,無論陽光或下雨,都是你的一部分。(P.180)

11.

高品質的獨處,是隔絕聲光、郵件、簡訊、社群軟體、電話、他人的交談聲及環境的吵雜聲,徹底靜下心來,跟自己的內心連結。

去看見自己的內心,有多少恐懼是想像出來的;問題的困難度,有多少是自己假設出來的;有多少資源還沒使用,有多少朋友值得信任、可以求助但卻不曾開口過。其實,你有無限的潛能尚未開發,那些潛能足以幫助你克服問題,度過難關。(P.209)

12.

擁有自己的時間 Become wealthy in time not in money.

看起來稀鬆平常的觀念,其實指出了一連串犀利的問題。

最表層的問題是:「你有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更深一層的問題是:「你對於自己生命的掌控度及支配性?」

再深一層的問題是:「你的自我價值感是高或低?」

意思是,你有沒有、能不能把自己放在首要的位置,把分秒流逝、無法倒退的時間,預先保留給自己?還是你都把時間先用來滿足其他人的命令、要求及需求?因為你認為自己比較不重要,所以給自己的時間,總是別人用剩的,只留意點點就好。

我們都聽過,時間就是金錢,但是對我而言,時間就是生命。我們都要珍惜時間,因為那是對於自己生命的重視。(P.2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芎璃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