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當一個人感到孤獨時,一定會意識到別人的存在。(P.21)
2.
失去夥伴雨棚有的結果,就是失去「認同自己」的存在。因此,就算夥伴與朋友還在身邊(即使是物理性存在),當明白自己得不到他們的認同時,也算是失去。(P.47)
3.
惟有架構在別人身上的虛構,才有崩壞的一刻,存在於自我內心的虛構,不會輕易崩壞。因為依附他人而活,一旦別人的行為有別於自己的想像,虛構便無法成立......(P.60)
4.
現在是個透過網際網路,便能輕易干涉別人生活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總是處於「連線」狀態,遠離了珍貴的孤獨。(P.91-92)
5.
正因為孤獨一事難以拍成戲劇,難以令人感動,所以我們長年忽略宣導孤獨的重要性(尤其對於孩子們)。打造人氣吉祥物、採用當紅偶像明星達到宣傳效果、創造各種娛樂話題,任何一種方式都是強調「關連性」,因為這麼做才能創造商業利益。(P.92)
6.
從商業觀點來看,「寂寞」與「沒有賣點」劃上等號,也是攸關經營死活的問題,這就是商業生死感,所以必須盡量演繹「一點也不寂寞」的感覺。(P.94)
7.
真正的孤獨派絲毫不期待得到別人的認同,只想做自己認同的事。(P.120)
8.
只要找到一位同伴,兩人一起孤獨也不錯。就算與世間為敵,只要一起守護屬於兩人的世界,這樣就夠了。(P.139)
9.
現代人渴求人際關係,渴求與別人互動,所以人際關係才能成為一種商機。付錢購買人際關係,就像付錢吃東西,因為覺得肚子很餓,所以必須吃東西,於是現代人陷入了一種「羈絆過度」的窘境。(P.144-145)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